電腦遊戲中的踩地雷,地雷往往不知道埋在哪?輕輕的點擊就引爆。我們心中的「情緒地雷」也是,他人的一言一行讓人不舒服,不經意的踩到我們心中的地雷,心中就燃起了一股怒火。而這怒火有強有弱、有快有慢,有時甚至來不及滅火,就表現在我們的臉部表情上。面對生氣,我們往往不允許它的出現,總是希望壓抑著他,希望生氣快快走,走得越遠越好!
事實上生氣對你沒有任何的幫助嗎?其實,怒氣的爆發是為了保護你,不讓你被其他負面情緒折磨,生氣是你生命力的展現。憤怒常常扮演著為你出頭,表達你心中負面想法的出口,但「憤怒」卻一直是人們長久以來想要好好控制和避諱的對象,沒辦法和它共處。
「吼~氣氣氣氣!」以前我們相信負面情緒最好能宣洩出來,所以過去心理治療現場也會允許在生氣時大叫、罵人、打沙包或摔東西,來因應這個理念。但在二○○二年,美國俄亥俄州立大學的心理學家布拉德.布希曼(Brad Bushman)進行了一項實驗,這實驗扮演著推翻舊理論的決定性角色。研究結果指出:「發洩怒氣,其實就是在強化怒氣。從嘴巴裡講出來的刻薄話,傳到自己耳中又會再次說服自己,然後變得更生氣。一生氣就選擇發洩,這樣等於是火上加油。」是不是和我們原本對生氣調適的認識有很大的出入呢?原來我們會越講氣,在生氣的同時我們所氣之事也沒有改變呀。生氣也一直是氣不夠的,猶如往火堆中添柴火,只會越燒越旺,有更多燃料可以燒。
生氣冒著怒火的你,壯大的讓人害怕,讓別人不敢去惹你。正在生氣的你,背後會不會也隱含著自己某些脆弱的部分呢?那是因為對方沒有達到自己的期待而失落的埋怨生氣嗎?還是自己的需要沒滿足產生了怒火?現在想想,我們生氣的目的好像不是想讓對方怕我們,它是想為我們發聲,讓自己所重視的需求被看見。然而,生氣發洩的震怒餘韻,讓我們關係產生了嫌隙。我們希望被在乎,他人卻只會變得害怕你生氣,而敬而遠之。當生氣、憤怒化為怒火發洩出來,這樣的習慣養成「易怒體質」,生氣後似乎又讓我們有點困擾,而這正是我們想好好與生氣共處的原因吧!
一直生氣讓自己也很不舒服吧!但當我們認識到自己的生氣背後,可能是希望被重視、被愛、被尊重⋯⋯如果我們快速又直接反應生氣,是不是就對自己的需求及對他人的期待少了些覺察和彈性了。我們可以先察覺到自己正在生氣。這樣在與生氣的調和上就算是成功的一半了呢!先做到這步,才能一步一步探詢自己到底在氣什麼。「原來我生氣會臉頰漲紅,而且講話變快、肌肉也變緊繃了!」緩和怒氣很有效的方法,就是仔細觀察身體的變化。不只可以轉移注意力,也可以認識到自己生氣的樣子,而提高情緒敏感度,你可以清楚看見憤怒的源頭,以及生氣真正想對你傳達的訊息。
在這提供各位一個簡單的應對辦法,就是去做你想得到會讓你和緩、消氣的事。比如說:先離開衝突現場、跟造成刺激的對象保持生理與心理的安全距離,也可以走到戶外或是打開窗戶吹吹冷風、用冷水洗把臉、喝杯冰水之類的。你可以觀察看看自己的怒氣,沒去理它,是不是就不會持續太久?頂多十五到二十分鐘左右而已,所以只要度過那段時間就可以囉!
假如你已經用這些方法撲滅了緊急的火勢,卻還有點氣,試試把注意力轉移到其他地方吧!像是跟好朋友聊聊天、洗個澡、聽聽音樂、冥想、運動等等。也可以自由的書寫把當下的心情寫在紙上,再來觀察自己也不失為一個好方法。較不生氣後,帶著剛剛的反思,可以開啟與對方有效的交流溝通,甚至自己滿足自己的需求,那將會是很棒的撫慰。建議大家多試試各種不同的方法,你會知道哪一個是對自己最有效的,因為生氣的是自己,由自己來替自己消氣,自己想到的消氣法最適合自己了,找到它並多多練習它,你將會是自己的救火隊。
每個人的地雷都不同,每個人會需要爆炸的火藥量也不一樣。而讓我們感到生氣的「問題」不一定能解決掉,也不一定有具體的行為能改變它。但意識它,便能質變。我們可以沒那麼執著,或沒那麼在乎。又或者是,開始能用不同的視角,看待同一件事,有時能有靈光一閃,尋得暫時的解決方法,我們可以做的事有很多,可以有很多不同看待事物的觀點。我們慢慢地接觸生氣,並且與它在一起,會發現憤怒雖然棘手,但你心底的苦,只有它知道。當生氣來臨時,別再壓抑自己的怒氣,同時也不需要一直去發洩去表現出來,生氣的調適這次可以跟以往不一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