戲劇與劇場的元素啟發了心理劇和戲劇治療的發展,然而這二者之間卻有許多差異。整體而言,心理劇是由即興演出發展而來的一套心理治療方式,通常以一位主角的生命為中心,演出接近真實生活的情境或內在的心理歷程,以暖身、演出和分享的過程進行。
戲劇治療的範圍則很難清楚界定,因其汲取於劇場和戲劇,有各種形式和取向上的變化。戲劇治療中,隨著取向和工作者的不同,可能包含了下列各種元素:自發、創意、即興、扮演、象徵、隱喻、角色、故事、物件、感官、遊戲、儀式...等,也可能會使用到音樂、舞蹈動作、偶、服裝、面具等劇場中的元素。戲劇治療也可以用會進行演出的模式或不進行演出的歷程做區分。
導演
【心理劇】
在每一次的演出中,心理劇的導演對於演出進行方向與催化的重要角色,為此心理劇的導演通常不會進入戲劇內,會扮演導演的角色引導一次演出的發展。
【戲劇治療】
戲劇治療的治療師,可能會在過程中扮演導演的角色,協助成員進行演出,治療師在演出過程中也可能會一同加入演出,透過在其中的互動過程進一步催化每一個成員,同時扮演著導演與演員的角色。導演的角色也可能由成員自己擔任,例如進行自傳式劇場的團體中,可能由創作主角擔任自身故事的導演。有些不以戲劇化為重點的工作方式,例如感官遊戲、物件投射、發展轉化法等,則不會有導演的角色。
主角
【心理劇】
參與在一場心理劇演出的演員會以某特定成員作為主角,進而擴展出相對應的其他對角、輔角、替身等等其他角色。
【戲劇治療】
成員可能成為演出片段的主角,也可能扮演其他角色,或者擔任導演、說書人、觀眾...等角色。在進行過程中,角色也可能會進行轉換。有許多戲劇治療方式並非透過「戲劇化的演出」進行,因此並不會有主角或角色的存在。
劇情
【心理劇】
通常心理劇的演出會以特定角色的真實故事或生命經驗作為故事劇情的基底,進而在相關的脈絡下發展演出。或是以近期的社會時事等概念發展演出的社會劇形式。
【戲劇治療】
若包含劇情,則可能來自於成員個人或集體的創作、童話或神話題材、現存的故事或劇本、即興演出的劇情...等。也有許多不包含劇情的戲劇治療工作方式,例如儀式、遊戲、感官、身體動作...等。
9/12 心理日:戲劇治療,歡迎報名參加!
(我們還有其他好康跟有趣課程可以參考看看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