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近半年以來,我陸陸續續和朋友看了幾部很棒的電影,舉凡像是敦克爾克大行動、血觀音、超人特攻隊2等,有的透過不同角度來敘述故事的方式、有的運用大量隱喻來帶出故事的主軸、也有用動畫可愛兼具英雄的元素來講述家庭的故事。而它們的共通點呢,就是都特別呈現了每一個人、每一個角色、每一個立場,都會有其不同的觀點與想法,時而相互理解,又時而相互衝突。其中最讓我有所感觸的,就是「血觀音」這部電影了,這次我想藉由這部電影來談談看說,究竟在一個家庭內父母與孩子是如何相互看待,而又是如何面對衝突的。
血觀音這部電影主要是在提到了「家庭」這一個大概念,它透過呈現三個世代的母女關係,來描述說作為母親的這個角色,是如何從對孩子的「期待」,轉變成了對孩子的「控制」,而作為孩子的這個角色,又是如何去對抗母親的控制,成為了「不孝」與「叛逆」。但其實無論是從這部電影出發,最近很紅的電視劇《你的孩子不是你的孩子》,還是在我們一般的家庭當中,這種父母和孩子間的攻防戰其實是常常上演的。
對於父母來說,是很希望自己的孩子可以超越自己的成就,成為這社會中的佼佼者,因為是自己的親骨肉,會擔心自己的孩子失敗,害怕他們在社會中輸人一截、被人欺侮,不希望他們踏上自己曾走過的辛苦路,所以會很想參與、照顧孩子的生活,幫助他們鋪好康莊大道,做出不會失誤的選擇。
可是對於孩子來說卻不是這樣的,孩子希望自己的生活可以由自己掌握,可以自由地選擇想做的事,不想要父母操這麼多的心,想要他們可以放下這些擔心與憂慮,想要從父母所建造的溫室中飛出去,成為值得父母驕傲的人。
其實我們都知道,一方面父母希望孩子更好,主動去照顧孩子;另一方面孩子不要父母操心,想要能夠獨立自主。彼此都是在為對方著想和擔心,可是很多時候這些事情卻變質成了父母的「控制」與孩子的「叛逆」,明明是想要家庭變得更好更融洽,但卻儼然變的更糟更不好。這樣的爭吵與不和諧,會有誰想要呢?
我還不是為人父母,但身為家中長子,我同時是父母的「孩子」,也是弟弟妹妹的「哥哥(代理父母)」。以前我總會抱怨父母為自己做得太多、管得太多、問的太多,甚至去要求他們改變,可是當自己開始擔起責任照顧弟弟妹妹時,才逐漸了解父母這麼做是真的很擔心孩子,甚至願意付出自己的很多東西,只為了讓孩子能成長得更好。因為自己從未真正的了解父母、也未曾嘗試去了解他們,所以對他們有許多的誤解與不諒解,也抗拒著讓他們接觸自己的生活,不願意和他們分享在校與交友的經驗。直到近幾年,我才發現自己失去了好多本來能與父母好好相處的時間。
對對方不滿意,是很正常的;對對方生氣,也是很自然的;但是和對方吵架,這就傷了和氣、傷了彼此的關係了。吵架吵贏也許能為我們帶來一時的勝利,也許能讓對方稍微聽見了自己的堅持,但殊不知這帶來的是更多的不諒解以及傷害。當我們急著想跟對方溝通、講道理,想要讓對方聽自己的話時,不妨先讓自己暫待一下,問問自己說:「對方真的了解自己嗎?自己又有多了解對方呢?」如果我們不願意去了解對方的的世界的話,對方又怎麼會願意去了解自己的世界長什麼樣子呢?要有一個好的交流,首先要先能夠好好聽聽對方在想些什麼,了解對方的想法與背後所經歷的那些苦難,理解對方對於自己的擔心,才能創造一個平和的對話空間,讓對方好好聽見自己的心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