身處在這個工業發達、充斥高科技生活的時代裡,越來越著重的是「效率」,工作要搶第一完成、生活也要盡量安排緊湊,就像把一天二十四小時當作四十八小時來使用。漸漸地,我們在這樣的庸碌中麻木,每天完成了很多「事件」,卻忘了好好感受自己的內在,遺忘如何和自己相處,這也形成一個惡性循環,久而久之,我們「習慣」不去照顧自己的需求。
一直以為自己是個懂得接觸內在的人,但最近的我開始無法經驗到情緒感受,很多時候不是「不知道」就是「沒感覺」;朋友見到我也總是說「你看起來一臉疲憊」,但在他們反映我的狀態前,我卻未覺察原來自己已經到達高壓的邊緣。因此,我開始審視我的生活模式,發現我的時間早已被一堆待辦事項所占滿,每天僅是努力著將記事本內滿滿的行程一項項地劃線刪除。為了因應這麼多的任務,不讓自己有休息、喘息的機會,更不會抱怨自己累了,因為如果承認累了,這些武裝起來的盔甲就會一一崩解,也就會阻礙我前進,甚至無法完成生活中的任務。在最初,也許只是裝備上一層盔甲,仍是感受得到壓力、焦慮、疲累及各式各樣的情緒,但當我們不去正視這些為了提醒我們好好照顧自己的訊號,為了不再被各種聲音所煩擾,只好選擇穿上更重、更具有阻隔力的鎧甲,某方面來說是一種自我保護機制,卻也使得內在渴求與真實的感受越來越被埋的深不見底,久而久之,不再知道自己喜歡什麼、不喜歡什麼;不感覺辛苦、疲累,卻也感受不到開心、雀躍。除了將自己隔絕,這些被壓抑的感受,也可能透過身體呈現,像是開始失眠、肩頸痠痛、胸悶,形成所謂的「身心症」。
生活壓的我們喘不過氣
從我們出生到現在,一直以來被教導的都是如何向外追求,像是如何在學業上表現、如何賺錢、如何獲取聲望地位;卻鮮少有人和我們分享了解自己、與自己接觸的重要性,也因而我們時常與自己保持一段距離,不知道如何貼近,甚至是害怕靠近。
以下分享幾個能夠與自己內在靠近的方法:
1. 每天空下一些時間留給自己
對忙碌的生活來說,繁忙之餘還要留時間給自己是奢侈的,但唯有我們願意把照顧自己也融入生活中的一部分,不管是給自己一段時間放空、讓自己留白;亦或是用這些時間做自己喜歡的小事,像聽音樂、看本好書、與姐妹一起健身,都是在餵養自己的心靈。
2. 自由書寫
挑選一個自己喜歡的方式,記錄下自己的心情感受,它可以是不具目標性的,就只是隨性、自由地表達內心的感受,而通常透過這樣的書寫,也許單看文字並非具邏輯性,但我們的想法、情緒,各式各樣的經驗卻在敘說的過程獲得重整及療癒。
3. 與朋友交心對話
尋找一個自己信任的朋友,整理內心的情緒與感受,我們也許不見得會在朋友身上得到答案,但是我們需要一個可以討論跟分享的空間,甚至是因此而跟別人連結,透過這樣的過程,讓自己重新把焦點回到自己身上。
生活總是忙碌又競爭的,我們只能不斷地鞭策自己前進再前進,害怕萬一不努力就會落人後,很少有機會可以真正的停下來休息。也因此產生各式各樣的壓力,壓抑自己、傷害自己而不自覺。從以前便耳熟能詳的一句話「休息,是為了走更長遠的路」,我想它不單單指的是生理上的休養生息,更是一種心靈的沈澱。那些如鬼魅般的壓力、席捲而來的情緒,都是在提醒著我們是時候該停下腳步,好好看待自己的需求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