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三個詞描述一下你現在的生活』
此時此刻浮現在你腦海中的是哪三個詞呢?
這個答案,是你所滿意的答案嗎?
你有多久,沒有好好停下來審視自己的生活了?
日復一日,起床、趕車、上班/上課、下班/下課、滑手機、睡覺,相同的行程重複循環,原先不適應的都成了慣性動作。幾年過去,也許開始放棄一些憧憬,也許對自己的情緒感到麻木,也許失去了某些重要的關係及事物。現實中往往充滿妥協,直到你再也不認得最初自己的樣子。
「我想要怎樣的生活?」是我們在生命中反覆對於自己的提問,然而多數時候,我們的人生卻如同陷在霧裡一般,不清楚自己的定位,得不到解答,又何來追尋的方向?然而,是什麼讓我們陷入這樣的困局中呢?可能有以下原因:
1. 標準太高,完美主義累死自己
2. 漫無目的,不知為何焦慮害怕
3. 習慣拖延,缺乏動機難以行動
在這篇文章中,教你如何運用心理學現實治療理論中的WDEP策略,進行自我評估、規劃、承諾並進而改變。此架構乃是奠基現實治療創始人William Glasser的五大需求,並由Wubbolding則延續此概念所創造,策略中的四步驟分別如下:
1. W-Want:你想要什麼?
在現實治療當中,人有五大基本需求,分別是:生存、愛與歸屬、權力、自由及樂趣需求。努力工作、進食運動、確保生存,是滿足生存需求;社交生活、愛與性愛、關係連結,是滿足愛與歸屬需求;獲得主導、社會地位,是滿足權力需求;富有創造力、自由表達,是滿足自由需求;樂於學習、笑與玩樂,則是滿足樂趣需求。
思考看看,哪個是你最重視的需求?你又會如何排出它們的優先順序?試著描繪看看當需求被滿足時,你的理想世界是什麼樣子!
2. D-Doing:你正在做什麼?
檢視目前所做的或將要做的事,是否與滿足你需求的方向是一致的呢?你可以透過估算一周(168小時)花在學業、工作(含通勤)、人際、休息及其他事項上運用的時數,了解你對生活各層面的分配比例。
3. E-Evaluation:你現在所做的,能得到你想要的嗎?
將W與D比較與對照(例如:工作可能代表的是生存、權力需求的滿足,休閒對照到自由及樂趣需求的滿足。),並多問自己一句「現在所做的是你要的嗎?」,覺察自己目前所做與實際上你要的相異處。
4. P-Plan:如果現在所做的無法滿足需求,要如何才能得到你想要的?
找個信任的人,一起來腦力激盪吧!想想用什麼樣的方式可以取代目前無法滿足需求的行為,以及具體該如何執行此計畫,在過程當中,你會需要他人的支持、心理準備及勇氣,還有願意嘗試錯誤的實驗精神,為自己的生活注入一些不一樣的改變,並為此下定決心與承諾。
以上四個步驟,可有結構的協助你重新審視目前的生活,透過反覆進行WDEP的策略來評估與執行,使自己離理想世界越來越靠近。在這個歷程,請試著不帶評價的感受生活中的每個改變,若還是覺得有些卡住、難以疏通之處,可尋求專業的協助,讓我們來陪伴與幫助你。
『所有配不上這個時代的普通人,都在創造新的時代』-陳珊妮
願你在不停的追尋之中,找到那心之所向,並勇敢前行。
延伸閱讀
曾睿憓(譯)(2014)。是你選擇了憂鬱(原作者:W. Glasser)。台北市:商業周刊出版。(原著出版年:1998)。
搭配聆聽
陳珊妮 Sandee Chan - 成為一個厲害的普通人 Be An Extraordinary Ordinary Person ft.呂士軒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Q9rEL75Crik&ab_channel=sandeechan
P.S.圖片來自於網路,如有侵權請告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