音響中傳出的歌聲,道出我的生活狀態「孤單是一個人的狂歡,狂歡是一群人的孤單⋯⋯」彷彿就是我的日常,我一個人吃飯、看書、上網、自己對話談心,不知何時開始,自己可以一個人在屋內好久都不用出門⋯⋯
「在台灣,繭居族還不是一個很普遍的詞彙,
很多人都還是無法理解。」
在現今社會中,「宅在家」變成是一種平常生活,但在社會上,有人卻是好長一段時間沒有出過房門,沒工作、沒上學、沒出門,甚至有的連家人都記不起上次見到他們面容是何時。我們有好多種稱呼著這各種社會退縮的樣態,「隱蔽青年」、「啃老族」、「家裡蹲」⋯⋯而「繭居族 (引きこもり)」這個詞源自日文,指的是一種從社會中退縮(Social withdrawal)的生活型態。也許對你來說,天氣好走出門,不會太煩惱;想去咖啡廳坐,不會太為難;找朋友看電影;不會太排斥。但對於繭居族來說,一個比一個難,他們的畏懼是有層次的,而每位繭居族自己心中都有一把尺去丈量。
面對這樣「繭居族」也許都有耳聞,但我們一時之間不知該怎麼做,現在讓我們試試先從「理解」繭居族開始吧。
「繭居族」是指他/她的生活型態或是心理狀態,
而不是一種疾病名稱。
「繭居族」可能有點害怕跟人交際,無法或拒絕與這個社會互動,追求極端程度的孤立與封閉。因此一個人在家往往是他最放心、最自在的時候了,且繭居族有各種繭居模式,有時可以出門買菜、買飯甚至深夜運動;有時出現在國外,因為消費較低,但也待在旅館內而已,保持最低限度地與他人情感交流,溝通說話往往簡單、不深入。我們難以去定義繭居族,因為繭居族有著多樣性。
如泰戈爾的詩:「孤單是一個人的狂歡,狂歡是一群人的孤單。」似乎真實反映了現代人的空虛與寂寞,而繭居族更是長時間的幾近零社交,如果我們討厭對這地方感到有壓力就會想逃離,因為人的本能就是趨樂避苦。而繭居族呢,則是萬分痛苦討厭自己一直待在家中足不出戶的狀態,卻也無法自拔,這樣的脫節會越來越延長,到最後就真的隔絕於社會了。繭居族就像是在銀行的金庫中,那最深層、被保護地很好的保險箱,有著層層鎖鏈而從不被打開,裡面的內容物很難被世人知曉,而繭居族的議題往往難被這社會大眾所看見⋯⋯
我們都好奇繭居族「為何要一直待在家中呢?」從繭居族適應的方式來看,待在家裡是他最舒服、最自在安全的時候了,他們害怕走出們後這世界難以預料的危險,觸碰到人群、外界使他們心生恐懼,如同寄居蟹般住在自己的殼當中,他們有著不能出門的理由,外面會威脅到他們的安全,只有在殼中讓自己最心安。
繭居族,被社會拒絕的時候也拒絕社會。當他們把自己關在安全的家中的時候,也有一部分是想保護自己不被傷害,我們可以看見其脆弱的心靈。
面對繭居族長期蝸居家中,這樣的狀態讓自己及家人都感到困擾,我們可以怎麼辦?
以「家族治療(Family therapy)」為例,家人與繭居族一同參加,改善不良的家庭互動模式,讓繭居者願意踏出人際互動的第一步。每一人都看見造成其繭居的原因,理解他們過去的陰影、內在的渴望與需求,並且理解到,「繭」內雖然只有一個人,但往往是整個家庭系統互動、相處的產物,不用怪罪找戰犯,而是讓每位家人都有調整的部分、都有影響力更為重要,用家庭穩固慢慢澆灌枯萎想社交的心,積蓄力量後繭中羽化而出,如需更多幫助歡迎尋求專業協助。
多數的繭居者對於自己的存在或行為已經感到相當痛苦,而且負責照顧他們的家人也要承擔許多一般人難以想像的負擔,對於繭居族及其家庭我們可以更加支持與善意,願有朝一日繭居族及其家人都可以找到更舒適的生活型態。
PS. 圖片來源於網路,如有侵權請告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