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視《你的孩子不是你的孩子》劇集剛完結,引起一片討論親職教育的熱潮,但對於處在多種人際關係之中的我們來說,真的只有主要照顧者緊握著能左右我們的遙控器嗎?
對於好的父母、好的孩子、好的伴侶、好的朋友,我們都有屬於自己的定義,也因為如此,在每段關係中,我們都難免因為這樣的定義而對於對方有所期待──因為我在乎你呀,所以我希望你能夠變成更接近我期待的樣子,這樣我們感情就能更好了;反之亦然,同時也會有在乎我們的人,用各種方式(直說、隱射、暗示……等)將他們的期待投放在我們身上。那些期待不見得會與我們的原先模樣相符,通常都會有所差異,甚至可能相悖也說不定。
面對「期待」,往往我們會把它解讀為「需要更好」,像是應考前聽到「我的期待是你可以考上好大學」,無論我們的成績實際上位在哪個落點,第一個聯想到的都是「我還不夠好」,但什麼樣才是「夠好」呢?貌似沒有一個標準答案,畢竟每個人心目中對於不同角色的「夠好」要求都是不一樣的,我們想要成為在乎之人眼中的「夠好」,但這好難好難,要同時符合每個人的期待太難了。
說來諷刺,我們對於一個人懷著期待,意味著對方是我們重要的人、是我想要更加靠近的人;偏偏,若期待用錯了方式表達,便會變成遙控器一般的存在──你用遙控器指著我的同時,我可能也用著遙控器指著你,只因為我們都不是對方心目中滿分的樣子。
已經不是溝通了,我們成天就只是拿著遙控器,用「要求」與對方對峙,誰也不放過誰。「我希望你可以……」「你應該……」這些語句充斥在我們的關係之中,卻掩蓋了這些要求背後真正具有溫度,或說最能與對方靠近的語言。
我們都不喜歡被遙控器對著的感覺,但不知不覺間,我們也會拿著遙控器對著重視的人們。期待並非不好,畢竟沒有任何期待的關係也是相當可怕的,可是我們真正想要的還是將那份期待背後的心意傳達給對方知曉,並讓這段關係成為雙方都願意待著的位置。那麼,該如何檢視自己目前關係的樣貌呢?甚至於解開這類型的關係僵局。
一、先想想,你們的關係主題是否圍繞在「要求」與「被要求」之間?
關係之中,其實有非常多的主題與內涵,但你們的關係是否已經圍繞在「要求」與「被要求」這個主題很久了呢?這是讓你們兩個都感到痛苦的循環,想要聊其他的事情,卻又會常常被扯回這個最令你們痛苦的主題。那麼,可能要注意的是,你們是不是正用遙控器緊緊對著彼此呢?是不是「對於對方的期待」有點太過膨脹了,膨脹到你們難以接近現在眼前的對方。
二、停在此時此刻,暫時放下遙控器。
「現在的你們/關係,怎麼了?」停下來,問問自己,也問問對方,在持續了一段時間的惡性循環之中,你們目前的狀態是什麼樣子。好好地正視對方,也給予關係一個能好好談話的機會,關係的經營是需要兩個人同時待在這兒努力的,儘管此時此刻你們誰都並不好受。
被遙控器指著,在關係之中會過得相當有壓力,但緊握著遙控器的人也並不好過,手也是會痠的,而且看著對方距離自己越來越遙遠,那也是很令人心碎的事。往往,在這樣的關係之中,就是兩個心碎的人在各自傷心,同樣都為了這段關係、在這段關係之中的自己落下眼淚,而這是相當寂寞的。
在關係之中,如何懷抱著對於對方、關係的期待而不至於過頭,這樣的拿捏是需要不停學習、調整的。祝福每段原隔著遙控器的關係,都能重新找回表達愛與期待的方式。
PS. 圖片來源於網路,如有侵權請告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