剛踏入心理治療領域時,我曾在醫院的急性精神病房實習,當時接觸過許多心理狀態嚴重失衡、生活極度痛苦的個案,診斷包括思覺失調症、物質成癮、重度憂鬱等,他們大多勉力維持著破碎的人際與家庭關係、高頻率展現問題性行為,並持續在司法機構、急性精神病房以及街頭上徘徊,沒有未來與希望,停滯在現在的痛苦中。
在陪伴他們的同時,我發現我與其他同事展現的善意舉動,常常引起他們極度的不安、焦慮甚至暴力,我單純地舉起手來打招呼,便曾讓一位小女生嚇得躲進牆角,也有過玩桌遊玩到一半,原本認真投入的大叔突然憤怒地翻桌,久久不能平復。一開始我很困惑,不知道發生了什麼事,這些看似無法預期的反應也讓我壓力很大,但在持續陪伴、漸漸靠近的過程中,我發現他們都有著相似的因素:兒時的心理創傷。
什麼是心理創傷?
創傷是一種很主觀的感受,只要一件事(或一系列的事情)讓我們感到情緒無法負荷、極度危險,甚至生命受到威脅,心理創傷便可能發生了。從地震、車禍、戰爭事件,到分手、童年受虐、身邊的家人過世等關係的痛苦,都可能造成不等程度的心理創傷。
每個人對於相同事情的創傷感受都不一樣,後續的反應也不盡相同,有人在嚴重地震後,從此無法平靜地進到室內空間;有人分手後可能開始失眠、陷入極端憂鬱;也有人在極度缺乏他人支持與關懷的情況下,發展出嚴重的心理疾病,就如同我在醫院遇到的許多個案一樣。
面對創傷經歷時,我們可能清楚知道目前已脫離危險的環境、負面的關係了,但我們的大腦與身體可能還停留在過去,努力且持續的保護著我們。有些人可能會迴避著令自己勾起相關記憶的東西,逃避一些人、事或環境;有些人會對環境中的變化保持著高度敏感,如我一舉起手,長期受到家暴的小女孩便接受到危險的線索,快速地逃離;面對桌遊中模糊不清的情境,無法辨識有無危險的大叔直覺地開始捍衛自己。
這些行為或許都是過去面對創傷時,我們保護自己的方式。
承認創傷
創傷治療的重要一步,是了解過去曾經歷的創傷,以及這些創傷經驗所造成的影響。當我們承認並理解過去的我們確實受傷了,才有可能真的停下來看看現在的自己,是否還在流血?是否用了很多方式在保護自己,避免再次受傷?哪些方式真的必要,又有哪些方式已經無效?
在理解自己的同時,我們也能試著用同樣的方式看待他人的傷。面對他人突如其來的負向情緒,甚至是酗酒、暴力等「問題行為」,想想看他可能過去經歷了什麼逆境,這些反應或許都是他的傷痛展現。
面對創傷
若能真誠地看待自己身上的傷,我們才有可能更進一步面對各種創傷反應。創傷反應有時像一場風暴,來得又急又快,光是想到創傷事件的相關因素,就有可能引發各種身體反應,如僵化、哭泣、疼痛等,我們可以嘗試提醒自己,這些都是過去面對創傷時身體自然的反應,然後將注意力放在周遭環境中,例如點出五個綠色的物品,並在過程中好好感受自己的變化,慢慢讓身體知道我們已處在安全的地方。
同樣簡單的方式,是把注意力放在呼吸上,不需要任何技巧、沒有涉及宗教因素,我們需要的就只是個安靜的空間,閉上眼睛,用至少60秒的時間,把注意力放到呼吸上,專注在感受氣流流經鼻腔、進到體內,當有任何想法進到腦中時,接受他的到來,再慢慢地重新聚焦在呼吸上,簡單的過程便有助於降低焦慮並協助放鬆。
承認創傷與面對創傷需要時間與很多勇氣,更重要的是需要彼此的理解。如研究童年創傷的留佩萱心理師所述,沒有人能夠在孤獨中復原。當我們能以受過傷的角度看待自己、看待別人,當創傷能被充分討論、創傷知情能多被發展,我們便更有機會相互扶持、一起從傷痛中療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