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日常生活中,我們時常為自己設定了許多目標,認為自己要能夠做到些什麼,認為自己不應該去做些什麼,對自己的狀況有著各種想像,而其中大家有發現,我們不僅對自己的思想、行為有著評斷標準,甚至對自己的「情緒」也抱持著一些期待與要求嗎?在我們有意無意的形塑下,漸漸地「理想情緒」的期待就這樣出現在我們的日常生活當中。
什麼是理想情緒?
一天二十四小時之中,大家曾經想過,自己共出現過多少情緒嗎?一分一秒的過去,我們的情緒狀態也隨之起伏著,這一秒我還開心地與人嬉笑打鬧,下一秒我可能被踩到地雷而氣得跳腳,情緒穿梭在我們的日常生活中,但有時它似乎出現得太過隱微,細小地讓我們無法輕易發覺它的存在。情緒是一個自然發生的過程,但有時我們也會對於它的出現,感到措手不及,甚至是不願意去看見它,我們容易對自己有著既定的期待,例如:我不能夠生氣、我不可以難過,對於自己的各種感受,時常選擇放大或是否定,並朝向一個我們所認定的美好看齊,我應該要是保持快樂的,我應該要是喜悅的,對於情緒有著一個應該如何的框架,而在每一個當下,他則成為了我們的準則,形塑出我們所認為應該要有的樣子,我們所能接受的理想情緒。
理想情緒的形塑,是一個迎合跟選擇的過程,我們選擇去看見與避開自己的感受,因為這件事有好處,例如:當我們與他人談話的過程中,出現了受傷難過的情緒,但我清楚承接這個感覺會很麻煩、複雜,影響人際關係與工作,所以下意識地去忽略它,不去看見這個難受,告訴自己我並沒有什麼特別的感覺,只去看見談話中自己所能負荷的部分,這使我們維持在一個平靜的狀態裡,暫時不必去面對錯綜復雜的感受,能夠先去因應生活中其他的挑戰,但這並不代表那些情緒從我們的生命中真的消逝了,它仍存在於內心的某個角落裡,當下一次碰觸到相似的經驗或話題時,這些情緒也可能被再次喚醒。
理想情緒身後的「我」
理想情緒反應出了我們對自己的各種要求與準則,但這些情緒真的是我們所想要的嗎?我們在這樣的過程中快樂嗎?為何我們對自己會有這麼多的規範與期待?華人社會底下的我們,究竟發生了什麼事。
從小到大,我們所在的環境裡,似乎常常告訴我們,你必須是「好的」、「你如果沒有達到標準,你會怎麼樣」、「你看,人家的孩子如何如何」,我們總是依循著外在的標準,透過外在的事物,來告訴自己是如何的一個人,我們害怕向他人坦露真實的自己,揭露自己真實的情緒,深怕走錯一步,一直以來所建構的世界.就這樣崩塌了,就必須去面對,外界的各種聲浪,以及最真實的那個自己,是否會真的被別人所接受。而當我們太過小心翼翼的呵護,好不容易建構起來的世界時,漸漸地我們似乎也與自己愈走愈遠,更需要依靠外在的一切來撐住這樣的自己。
我們每一個人,或多或少似乎都有著上述的狀況,對於某些事情承受力特別的低,特別的想要維持好它,無法承認在這些事情上的失敗,而這一切似乎都來自於我們對自己的沒自信,我們無法肯定與接受真實的自我,總是拿著一把尺在衡量與評價著自己,雖然我們並非全然的漠視自己的感受,但我們同時也大量的聆聽著外界的聲音,深深地無可自拔。漸漸地,我們便習慣以理想的樣貌與姿態來因應生活中的大小事,理想情緒也隨之產生。
看到這裡,你是不是覺得人生好難,怎麼這麼的錯綜複雜,生活中自己的內在竟如此高速在運轉著,真真假假,到底什麼是真正的自己?其實不論此時此刻的我們是如何,它都真真切切的是我們的一部分,雖然我會有習慣用理想的樣貌與情緒示人的時刻,但那仍然是我,且一切並沒有絕對的好與壞,端看我們從什麼角度來看待這件事情。
不同情緒的抉擇與看見,可能讓我們得以在混亂的狀態中得以安定,也可能讓我們因為對自己狀態的不清楚,隨之帶來不安或更多的混亂,而什麼是我們所能夠負荷的,什麼是我們願意去承擔的,我們不斷的在每一個當下做出評估與選擇。因此,也許現在的我,對於自己的狀態與情緒似懂非懂,並不是那麼清楚地知道自己的各種感受,會不會我一直都只看見自己理想的一面,忽略了自己較不熟悉的一塊呢?不管現在的你是如何都沒有關係,可以試著從現在開始,在每一刻多一分的沈澱,情緒是我們很棒的夥伴與線索,可以讓我們更快地察覺到自己狀態的改變,我們可以學習嘗試問問我現在的感覺是什麼?我感受到了些什麼,試著多去聆聽一些內在的聲音,也許你會有許多不同的發現,對自己也可能有更多不同的看見,讓我們試著不要一直瞻前顧後,雖然並不容易,但試著勇敢地做出一點點小嘗試吧!
PS. 圖片來源於網路,如有侵權請告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