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恭迎慈孤觀音⎝༼ ◕д ◕ ༽⎠,渡世靈顯四方⎝༼ ◕д ◕ ༽⎠」
對遊戲有所了解或有在追蹤熱門遊戲的你,相信看到這句話應該不陌生。沒錯!它就是前陣子相當熱門火紅的遊戲-【還願】。這是一款在講述以主角杜豐于為第一人稱視角,於1980年代為了拯救自己身體不好的女兒而慢慢步入詭譎宗教的恐怖冒險遊戲。
故事中,主角的女兒杜美心在生活上常常會有喘不過氣、極度焦慮等症狀產生,儘管吃了各種西藥或打針也不見任何的效果,不願見到女兒痛苦的杜豐于決心放棄西藥的可能性,轉往求助於慈孤觀音這個宗教,並且也真的改善了杜美心的病。可惜好景不長,在故事的最後杜美心的症狀仍然復發,慈孤觀音也沒能真的幫助杜豐于一家,反而是整個家庭破產、妻子離家、女兒也…。
不管怎麼說,從該故事中我們可能會覺得都是慈孤觀音這個「邪教」害了一切,都是杜豐于「盲從」這個邪教而導致了這個結果,所以我們應該讓自己避免去接觸任何不科學、沒有根據的事物。但是有趣的是,為什麼直到今日還是有那麼多的人信奉小眾小教,還是會去尋求邪教的幫助呢?這就要講述到心理學中的兩個名詞了,分別是迷信行為(superstitious behavior)以及確認偏誤(confirmation bias)。
迷信行為:是指說我們可能會把一個不相干的原因,和一個已確認結果連結起來,例如該故事中的「拜慈孤觀音(因)」與「杜美心的病好了(果)」,因為剛好杜美心的病是在杜豐于開始信奉慈孤觀音後才好的,所以他就真的以為是慈孤觀音顯靈了。
確認偏誤:是指說我們在蒐集資訊或回憶過去的時候,會不自覺地去選擇一個有利於驗證自己想法的訊息,例如故事中杜豐于「深信」是慈孤觀音把杜美心的病給治好了,他就會在無意間只擷取有利於自己論證的訊息。
那麼迷信行為與確認偏誤的狀況是只會發生在還願裡的信奉邪教上嗎?NONONO,其實在我們的生活中處處都在發生諸如此類的事情,當我們開始對於未知感到害怕的時候,我們就會不自覺地開始做出一些儀式般的行為,並且會有強迫般地思想,例如:上考場要吃包子與粽子、指月亮耳朵會被割掉、減肥時吃的食物要過水、打麻將要穿紅內褲、遊戲要在52分的時候抽卡等等,儘管因與果之間可能根本沒有任何的關係,但我們還是常常認為都是they造成了一切,而做了這些儀式會讓自己「好一點」。
其實,在我們的人際關係與互動中也是不斷上演著迷信行為與確認偏誤,像是:已讀不回就是討厭自己、講話時滑手機就是不想理自己、對方沒說話就是自己說錯話等等。一旦我們相信是自己的某些行為或特質讓人不喜歡時,我們就會陷入了確認偏誤的陷阱,無意間地篩選出別人對自己已讀不回等片面的資訊,並加以解讀為討厭自己,陷入在自己的想像之中。但是別人真的討厭自己嗎?自己真的有讓人那麼不喜歡嗎?這是要再去確認的。
未知確實很可怕,因為我們並不知道自己所做的事會變得怎麼樣?到底對還是不對?別人到底喜不喜歡?所以我們總會想要有一個能支撐我們決定的人事物,別人的經驗與意見可以是、宗教小教的藥效偏方可以是、就連自己的確認偏誤也可以是,這些都是當我們不知所措時能幫助我們定心的最佳良藥。
但重要的是,在我們相信這些的同時,我們是否有張開自己的眼睛、打開自己的耳朵,好好地去檢視這些發生在自己身上的事情。你有試著問問你身邊的同學朋友家人們是怎麼看你的嗎?你有試著問問他們站在你的角度來看可以怎麼處理事情嗎?相信宗教、相信他人絕對不是一件錯誤的事,錯的是當我們只相信單一的人事物的時候,不願意接受其他的資訊來源時,那就會變成了盲從,就會使我們變的冥頑不靈,而失去更多可能的選擇。
P.S. 圖文來源於網路,如有侵權請告知。